您现在的位置: 福建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江苏高考 > 文章正文
 
江苏高考只考语数外 院士称忽视理化将影响科技
2006-10-11 9:19:42 来源:南京晨报 【字体:小 大】
针对有媒体披露,2008江苏高考草案规定按语数外3门总分投档

  4院士痛陈高考弱化理化弊端

  昨日,权威人士向媒体公布了2008江苏高考草案,此草案规定:最后高考只考3门,即语、数、外,3门总分690分。录取时,高校将根据这3门学科的总成绩进行投档。这与8月下旬晨报重点报道的院士联名建言高考重视理化,反对最后高考不考理化的那份草案基本相同。据了解,这引来学术界一片反对声。

  记者第一时间接触了当初联名建言江苏高考应该重视理化的几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泰斗们获悉最新草案与先前的草案基本相同,且依然没有将物理、化学纳入最后高考科目后,非常痛心,他们大声疾呼:坚决反对这种草案,如果这种草案在未来一周里通过,将是对民族极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而且也是与立国之本的科技创新背道而驰。

  不重视理化大学难有成就

  看到媒体上发布的最新草案内容后,江元生院士心情一直很沉重,因为高考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是影响一代人的大事。最新草案的结果依然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数外三门上,无暇顾及其他学科,只要达级或者达到A级即可。

  “物理化学是我们的科学基础,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技术革新时期,我们需要大批大批的物理化学专家,现代工业也一刻离不开物理与化学,物理化学支撑着现代工业的基础,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在中学期间,物理化学得不到重视,大学很难有成就,一旦最后高考不考物理与化学,其结果是严重的。尽管有人会称,理化学业测试会考,但其现实意义与导向意义已经严重变味。所以我负责任地说,如果实行此种高考草案,那么是对立国之本的科学技术正面挑战的一种方案,我坚决反对……”

  科技创新如何再进行

  陈洪渊院士说,如果最后高考排除物理、化学,特别是物理,那是可怕的,因为物理是一切学科的带头学科,大到宇宙,小到暗粒子,就如同中国人所称的阴阳,无所不包。孩子读高中的目的就是升大学,可最后的高考不再考物理、化学,无形之中在意识形态里有了高低贵贱。那我们的科技创新还如何进行下去?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几乎一步都离不开数理化,精英所在的核心科技文明就是数理化,物理、化学最后不考了,只作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这等于打断了科技创新的研究链,因为小学、中学、大学的科技教育是一条相辅相成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少。

  我们将继续建言下去

  看到昨日媒体公布的江苏2008年高考新草案后,胡宏纹院士非常生气,因为这种草案其实就是他们这些老院士极力反对的那份草案的翻版。如果2008年江苏高考最后只考语数外,将理化拒之最后高考大门之外,这不叫创新,而是一种不负责的做法,也是一种荒谬的行为,为了民族大计与子孙后代,我们这些老院士将继续“建言”下去,这种草案其实就是对科技的一种挑战,他们将物理排除在最后高考之外是一个悲剧,物理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而科学是一个长期积累实践的过程,理化学科正是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观察能力出发的,去掉这两门学科,中学生进入大学后,怎样科技创新,怎样沿着科技实践道路走下去,大家全部将注意力集中到语数外,尽管会考也考理化,毕竟发生了质变,变成了另一个“八股文”时代,“这是一种对民族、对后人不负责任的草案,一定要修改!我们坚决反对 ”胡先生称。

  不能回到“八股文”时代

  获悉江苏2008年新的高考草案依然将理化排除在最后高考之外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原校长陈懿先生电话中长长叹了一口气称:“高考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30年高考制度推行的历史进程证明,高考目前仍然是我国比较公证、客观的选拔人才方式。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高考不考的,学生就不好好学,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高考肩负着为我国选拔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语文是国语,也是我们的精神所在;数学是各学科基础,各行都离不开数学;英语的功能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虽然重要,但相对于我国目前科技创新大发展格局而言,人们更应该关注物理与化学,现在的中学与大学,已经成了英语的‘轴心’,学生整天抱着英语教材死记硬背,并没有渗透到工具的‘学以致用’,成了一种形式与标记,最后高考仅考英语、数学、语文三门,物理、化学作为参考依据,且不纳入最后的投档线,这样的高考模式会导致现有的中学集中精力关注语、数、外,忽视物理、化学,只要物理、化学达级即可,因为目前我们的中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高考其实就是指挥棒,学校重点加大语数外教学后,会使一代人偏离科技教育,让人担忧我们的教育又回到‘八股文’与‘雕虫小技’的模式里,而且这样的高考方案会导致物理、化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因为语数外三门考砸无法投档进入名校深造,也会造成进入投档线的学生物理、化学很差,仅仅达到要求的级别,高校无法培养科技型创新人才。”

  负担没减轻尖子生吃亏

  对于江苏2008年高考草案,南京中学界早有耳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新方案减少了最终考试科目的数量,但是不少学生认为负担并没有减轻。有关中学也表示,虽然新方案较现在的“3 2”更便于教学安排,但同时也存在不利于理科尖子生脱颖而出、考试次数过多操作烦琐等明显缺陷。其他功课不能丢,负担没减轻

  高二学生小吉告诉记者,学校最近已经开过家长会,在会上就08年高考方案的大致情况吹过风了。听到这个方案,自己的第一感觉还是负担重。虽然最后只考语数外,但实际上前面还要考七门等级考,如果考得太差,就没法取得高考资格,因此想丢掉哪一门还都不行。另外,新方案中考试次数较多,感觉每学期都在考。教学进度也快,高三上就要学完全部课程。虽然其他科目只算等级,但为了得到A级,在上面下的功夫还是不少。一些学生还认为,最后只考语数外,而且三门的分值较以前大大增加了,这就意味着自己在这三门上投入的精力要加倍多。而此前,课外时间基本是不学语文的。

  南京某四星级中学的校长认为,草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拿物理等学科的等级考试来说,因为只有两门A才能报本一,所以学生还得拼命学,争取个本一的资格,负担并未减轻。

   三门投档,理科尖子要吃亏

  在接受采访的高二同学中,不少人都表示,只按语数外三门投档,这样三门都好的学生就占便宜,三门都不好的同学最吃亏。而这三门考试的分值都超过了200分,更容易拉开差距。另外,选考科目算等级的话,一个等级里的最低分和最高分差距较大,这样对好学校不利,对好学生也不太有利。

  高二学生小宇说,如果真实施这个方案,自己会很吃亏。自己上的是理科班,数理化成绩都不错,唯独语文和外语两门课总是拖后腿,特别是外语,常常只考六十来分。如果只凭语数外成绩录取,自己的高考成绩肯定要差远了。而他们班很多男生和他一样,语文和外语两门课都不行,特别是外语一塌糊涂的大有人在,但是理科却要强一些。一旦按语数外三门投档,估计文科班的学生要占便宜了。

  南京一四星级高中教务处主任坦言,一般来说,理化学得好的同学,在高考中可以凭借这两门与普通学生拉开差距,而按语数外三门总分投档,那些逻辑思维较强、头脑灵活的理科尖子生可能要吃亏一些。事实上,学生的文理思维倾向还是十分明显的,相对来说,理科学生、尤其是物理学得好的学生,在这个人群中是比较聪明的,从分班也能看出,一般成绩最好的学生都是选择物理、化学组合,这点在各个学校都有体现。

   考三次,方案操作有点烦琐

  南京一所四星级高中校长认为,按照江苏目前实施的“3 2”的高考方案,考生有十五种组合可选择,无形中加重了学校组织教学的难度。而根据08年高考草案,只有物化、物生、史政、史地四种组合,学校在分班时简单得多,组织教学更加有序。

  不过,这位校长指出,草案最突出的问题是操作上有问题。在高考的时间安排上,高二下要考,高三上也要考,高三结束还要考一次,感觉很复杂。草案规定的文科生语文加考50分,理科生数学加考50分,而且这个50分是在高三上考完,和最后的语文、数学考试还不在同一时间,更加大了方案的复杂化。“考试次数太多,每次考试都是省级考试,命题、考场安排、阅卷等组织起来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多,而且在操作层面上可能出现问题,从而影响考试的公正性。”不少中学的校长还认为,高三下只学语数外三门,给学校安排教师上课带来麻烦。

  难以选拔优秀人才

  南京某理工类高校有关负责人分析,学生选考的科目按等级划分,未免有点太粗了。比如全省50万考生,前10%划作A级,那就意味着前5万名考生都是A级。“那拿A级也太简单了!”该负责人说,也许这种划定办法是照顾到全省范围的高校,但是对他们这类重点高校来说,用这种参考选拔学生就很困难。拿他们学校来说,正常情况下一般录取全省排名前8000名的学生,虽然是按五门总分投档,但是一般各学科的学生排名平均也在8000名左右,低的也到10000万名左右。如果A级学生是前五万名,那么这种等级对学校招生来说就是形同虚设。这位人士还透露,江苏现行高招政策规定对排在全省5%的单科优秀生可以予以优惠,但是南京很多学校都不承认,原因就是达到5%还是太容易了,选拔不出真正的尖子。

  国内一所顶级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认为,他们招生时最看重的是物理。从以往招生来看,招进来的名列前茅的学生,物理、化学基本上都是满分,但是语文、外语却不一定最拔尖。如果高考时理化只算等级,不少理科尖子生的分数排名就会往下掉,这是学校不愿看到的事情。如果按语数外投档,学校将无法达到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

  省内某四星级中学的校长认为,从历年招生来看,清华、北大、科大、南大、东大等国内名校,想要的都是数理化的尖子生。而从他们学校来说,每年有一百个左右的学生进入这样的一流学府,他们一般都是理化班的学生。如果只按语数外三门投档,对高校选拔理科好苗子恐怕不太有利。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
·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
·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
·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
·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
·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
·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
·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高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
·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
·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
·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截至2007年3月15日
·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
·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
·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
·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
·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 港大等位列三甲
·开设港、澳、台、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
·开设港、澳、台、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
·部分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
·全球MBA百强榜出炉
·2003-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
·2003-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
·2003-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
·2003-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
·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2003-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
·2003-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
·2003-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
·2003-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
·2003-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
·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
·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
·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
·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
·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